EMAIL | 办公信息 | 信息公开 | 新传之家 | 网站后台 | ENGLISH
学生工作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正文
讲述我采访的英雄故事(15)蔡宇丹:解读企业创新的价值
作者:冯瑞希   时间:2021-12-29   点击数:

2021年12月22日,齐鲁晚报首席记者蔡宇丹应邀来到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向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的同学们分享企业家张瑞敏的故事。蔡宇丹从事新闻工作28年,长期关注山东省大型国企转型升级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商业模式和科技创新。

蔡宇丹为同学们介绍的采访对象张瑞敏,是原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他是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先后荣获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改革先锋”奖章、“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首先,蔡宇丹从个人从业经验的角度来定义张瑞敏。

蔡宇丹告诉大家,张瑞敏身上有两个标签。第一个标签是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事件,这标志着中国产品进入注重质量的时代;第二个标签是张瑞敏砸组织,2005年开始,张瑞敏为解决大企业病,破除科层制,推行人单合一模式,对企业进行改革。在张瑞敏身上有很多争议,这些争议都归于一个点,即海尔的改革有没有价值。

蔡宇丹从2015年开始采访海尔,至今七年,她认为张瑞敏改革的目的源于两点。第一,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张瑞敏希望能够把企业变成充满创新、有活力的企业,他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但是,即便放眼全球,大型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少之又少。张瑞敏追求的第二点,希望在世界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中,能有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贡献。纵观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管理创新福特制和丰田制,必须要在全球范围内对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重大影响。这两个目标高远,但张瑞敏一直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张瑞敏是个英雄。

接下来,她与同学们分享了采访经验。

2015年,蔡宇丹接到齐鲁晚报就海尔裁员1.5万人的深度报道策划任务,在海尔集团拒绝采访要求后,她从三个角度下手对此进行了突破。第一,从《张瑞敏谈录》一书中了解2005-2015年张瑞敏为什么要做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二,从海尔员工以及辞职创业者中了解到海尔内部情况;第三,结合分析师报告进行研究。

2016年,蔡宇丹获得了第一次专访张瑞敏的机会后,根据以往经验,她判断,企业一把手在采访时,往往态度坦诚,这源于企业家的自信、精准判断与控盘能力。她从中也找到了采访的亮点。

这一年,蔡宇丹跟随全球管理学界著名学者、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对海尔进行了持续三天的调研。这次调研后,她以记者角度,对海尔转型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财经深度报道。在撰写这篇系列报道中,她对管理学理论进行了深度学习,参考著名创业导师傅盛所著《认知三部曲》、顶级企业战略咨询顾问刘润有关研究、马云和雷军有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言论等等,有意识地深入研究大企业转型,对自己进行升华和提高,将这些理论与采访所得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共2万字的五篇报道。

蔡宇丹从记者的职业视度出发上,在观察视角上融合了近几十来全球大企业的转型经验教训,以及对新兴互联网创新模式的探讨,使这一有关海尔转型的系列报道有了广阔的视角和思想深度,得到了海尔的认可。

2018年,在张瑞敏获得国家“改革先锋”勋章领奖前,蔡宇丹再次获得了对张瑞敏的专访机会。这个时候,她已经建立了和企业的信任关系,对海尔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她认为,这个时候提问,应跳出常规性问题,以一个深度观察者的角度,去挖掘最有价值的内核,和采访对象碰撞“火花”,让采访对象甩掉“壳子”,真正展现出企业家的独立思考和人格魅力。她说:“记者怎么去提问,这是非常有技巧的活。”同时,她向同学们推荐了任正非2019多次接受国际国内媒体一系列采访时的发言,学习如何采访。

在课程中,蔡宇丹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她进一步向同学们解答了有关如何与被采访者平等对话、如何提问、如何保持正义立场等问题。

本次报告,由刘明洋教授主持。他总结说,英雄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念,每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仍然是英雄。

(文/冯瑞希 图/吴卓林)

EMAIL| 办公信息| 信息公开| 新传之家

学院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Copyright 2016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handong University.All right reserved.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