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月"系列讲座之八:彭增军教授探讨智能时代的新闻生态
作者:   时间:2025-06-30   点击数:

6月29日,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大众传播与电影系终身教授彭增军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智能时代的新闻生态:挑战与可能”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学院“国际学术交流月”系列活动的第八场,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梁艳主持。

讲座中,彭增军教授从人类社会的技术变革切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通过1930年至2024年人类婚恋方式变迁的数据分析,揭示媒介技术如何深度重构社会关系。针对新闻专业的发展前景,彭增军教授提出“公共叙事”(public narrative)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文学创作的私人叙事不同,新闻传播的本质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公共故事讲述——需要融合人文关怀与技术理性的双重维度。”

在谈及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时,彭增军教授以2024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为例,展示AI如何通过弹坑识别技术完成加沙地带的战地调查报道:“当机器能每秒处理十亿比特信息时,记者更需要强化的是‘诚实接近真相’的专业伦理——这正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百年传承的精神内核。”他强调,面对算法主导的信息环境,新闻教育必须转向“在地性”(placedness)培养:“地方媒体曾是文化地标,未来新闻人的价值在于将数据空间转化为承载集体记忆的精神家园。”

问答环节,学生就“新闻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问。彭增军教授指出:“未来记者需超越采编技能,成为公共服务的叙事工程师——就像森林狼队的社交媒体运营,用科学方法讲好‘我们的故事’。”梁艳在总结中表示,彭增军教授的讲座既为新闻教育注入信心,也为智能时代的学科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本场讲座通过技术哲学与新闻伦理的跨学科对话,为重构数字时代的专业价值提供了新视角。

彭增军,国际华莱坞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京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他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后留学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周报》记者、编辑部主任、执行总编,和讯网新闻总监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学理论与方法、国际传播、新闻叙事策略等,著有《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16个关键问题》和《在线在场在地:新闻的未来》。

 

/图 李今迈

审核/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