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青春实践在边疆丨重访中国西北角小队赴喀什开展“科技+文旅”双线调研
作者:董雨姝 张京臻 焦桢桢   时间:2025-07-23   点击数:

7月21至22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访中国西北角小队奔赴新疆喀什,围绕“科技赋能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两大主题展开实地调研。7月21日,队员们到达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访特色坚果产业链中的科技创新;7月22日,团队转场至喀什古城,沉浸式感受文旅融合的魅力。此次行程,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知疆爱疆”乡村振兴实践课。

科技兴农:新疆大坚果,就是疆果果

7月21日,团队成员来到了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疆果果”),参观并了解疆果果在科技兴农方面的创新举措。在疆果果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队员们参观了红枣、葡萄干等南疆特色坚果从原料蜕变为精品的过程。全自动分拣、精深加工生产线高效运转、真空预冷、气调锁鲜等“黑科技”的应用,充分展现了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变革。

疆果果常务副总经理高敬铭向大家介绍,团队利用“航空鲜果走廊”在48小时内将当地瓜果送达北上广深,大大降低了鲜果损耗率。在产品创新方面,高敬铭又向同学们介绍了企业的重点突破:“面对市场新需求,我们持续研发新口味、新形态——例如,针对年轻群体推出的‘奶枣’系列产品,融合了红枣与乳制品的风味;还推出了乳酸菌、榴莲等新口味的葡萄干,迎合市场对口味的新需求;独立小包装的‘每日坚果’满足了健康便捷的需求;此外,创新的核桃乳、坚果能量棒等深加工产品,也显著提升了坚果的附加值。”他强调,这些创新不仅拓宽了市场,也带动了上游种植户的收益提升,实现了“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的目标。

“过去在课本里接触过‘产业链升级’概念,今天终于在疆果果亲眼见证了‘科技+农业’是如何通过产品创新真正为农民增收的。”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林桐感慨道。

文旅融合:喀什古城的“诗与远方”

7月22日,调研团队移步至喀什古城,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活力与新韵。一抵达古城,队员们便被恢弘盛大的开城仪式所震撼: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们载歌载舞,以最热情的方式迎接八方来客,瞬间将大家带入浓郁的西域风情之中。

/privat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84BBCD91-B609-49E7-B4E3-B2CFD42418D5/tmp/insert_image_tmp_dir/2025-07-22 16:58:48.884000.png2025-07-22 16:58:48.884000

“喀什古城是活着的民俗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扇门、每一张笑脸都在讲述着故事。”当地游客在接受小组成员的采访时也认可了文旅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城仪式”和《新疆是个好地方》表演,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它们让厚重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让独特的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名片”。

descript

在喀什古城,队员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街采,感受到古城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魅力。精心打造的文旅IP与古城原生态的市井烟火相辅相成,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更成为传递新疆魅力、展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情感的金字招牌。而游客们由衷的赞叹和满足的笑容,是文旅融合成功最直接的证明。这种将深厚文化底蕴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模式,为边疆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这次调研中,同学们把“读万卷书”的课堂搬到“行万里路”的边疆,这不仅丰富了队员们对边疆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文旅融合的认知,更深化了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理解。青春与边疆的双向奔赴,才刚刚启程;而“科技兴农、文旅富民”的中国式现代化答卷,正等待更多青年以热血和才能续写新的篇章。

文/董雨姝 张京臻 焦桢桢

图/林桐

审核/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