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为山东大学师生作题为“人工智能的研究视野及学术伦理失范规避”的专题讲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主持。
刘俊通过“AI翻译、黑名单、技术发展”三个关键词切入,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学术伦理失范的规避路径”展开深度分享,从技术逻辑不足、动态差异不足、问题意识不足、思辨程度不足、批判意识不足、合理阐述不足六个方面系统论述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研究者们在该领域研究中,应做到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底层逻辑,并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意识。他提到,针对新兴技术的讨论,不应仅限于现象的描述和正向的褒扬,也应当置身于外对其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辨性的讨论与批判,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
同时,刘俊结合学术诚信专题讲座的主题,强调了学术伦理是学术研究的生命线,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做好自我规范、自我约束。
邱凌在总结中谈到,刘俊教授的讲座为新传学子在AI时代如何做好学问、如何坚守学术底线上了生动的一课,也为青年研究者如何做好选题提供有益启示。
为推动学校开展“2025年度学术诚信建设月”活动有序落实,引导师生增强学术诚信意识,系好学术生涯“第一粒扣子”,学院开设“薪传讲堂·学术诚信建设月”系列讲座,致力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引导师生增强学术诚信意识,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将学术诚信要求融入日常。
刘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世界汉语修辞学会副会长、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传媒艺术学博士。入选中宣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称号、北京市“京琅琊”高层次人才称号、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国传媒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
文/韦正凤、薛舒晓
审核/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