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薪火红影研习队寻访实践纪实
作者:姜文昕   时间:2025-08-16   点击数:

2025年7月5日至8月5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薪火红影研习队聚焦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红色寻迹实践。团队以《沉浸式影像叙事:党史馆红色记忆的活化传播实践研究》为主题,通过深入挖掘馆内红色资源,运用沉浸式影像技术,最终产出《王尽美的饭盒会说话》视频成果,让沉睡的革命文物绽放出时代光彩。

初心之地的历史回响

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坐落于济南市市中区共青团路1号,作为山东省和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窗口。

步入展馆,弧形发光墙壁上“齐鲁曙光”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瞬间将人拉回百年前的峥嵘岁月。在“点燃星火彰显初心”展区,王尽美、邓恩铭作为济南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历史被生动再现,一艘精致的小红木船模型,让人遥想嘉兴南湖红船的历史岁月。而在“工农运动异军突起”部分,王尽美临终时卧于病榻之上的塑像令人动容——这位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先驱积劳成疾,去世时年仅27岁。他用过的饭盒静静陈列在展柜中,斑驳的痕迹诉说着主人奔波不息的革命生涯。

技术赋能的记忆唤醒

团队在此次寻访实践前期做了充分准备:通过文献调研梳理红色记忆传播与沉浸式影像叙事的相关研究,深度对接纪念馆以获取与王尽美相关的历史文物背景等素材,组织成员学习摄影设备操作、互动影像设计及剪辑技术。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以王尽美的饭盒为核心,结合展馆内“社会变革历史选择”“工农运动异军突起”等展区的历史背景,运用声光电技术还原场景。同时,影片独白模拟王尽美的口吻,讲述饭盒背后“从参与中共一大的激情澎湃,到领导工农运动的艰辛奔波,再到病榻上仍心系革命的赤诚初心”的革命故事。视频中,饭盒的每一处磨损都成为历史的注脚,每一声“诉说”都化作穿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

《王尽美的饭盒会说话》视频以“文物自述”的创新形式,打破了传统红色叙事的静态模式。当听到饭盒“开口”讲述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时,当看到年轻的王尽美在影像中为理想奔走时,观众仿佛能感触到革命先辈的温度,感受到他们“为真理而死”的坚定信仰。

这种沉浸式影像叙事,不仅让王尽美这一革命先驱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当代青年深刻理解:正是无数像王尽美这样的先辈,用青春与热血在齐鲁大地播撒下红色星火,才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征程。正如展馆中那些年仅20岁左右的年轻牺牲者,他们用生命诠释的担当,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激励着青年一代。

此次实践,薪火红影研习队以专业技能为笔,以红色文物为墨,在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的历史土壤中,培育出《王尽美的饭盒会说话》这一成果。通过技术赋能,让革命文物“开口”讲述历史,不仅探索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模式,更呼应了“青春红色筑梦”的时代主题,为党史教育年轻化、数字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文/姜文昕

图/姜文昕 宋佳音 苏琳茜 王淅坤 李紫嫣 尹世乐 马怡涵 晁显桃

审核/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