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参赛单位和团队:
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原名: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数字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学界业界单位承办协办,旨在展示大学生在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下的融媒体编创、数字创意策划、大数据审校选择、互动化数字运营、智能化阅读推荐、碎片化信息加工、知识挖掘发现、 AI生成管理、数字平台创建以及数智编辑新技术应用的实践创新成果,促进数字编辑人才成长,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及成果应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大赛,涌现了一批优秀项目、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已成为我国数字创新展示、交流、转化及人才甄选的重要平台。
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简称大赛),以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内容+技术+创意”和“产学研相结合”为特色,以促进数字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设视听新媒体、数字多媒体、数据可视化、数字策划、数字系统设计、AI新技术应用、数字三农、数字体育等类型和专题,内容覆盖时政、三农、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主题(详见附件《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面向大学生征集优秀的作品(项目)参赛,现将初赛(分区赛)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办单位、组织单位及分赛区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组织单位:中国编辑学会数字编辑专业委员会
山东赛区(初赛)承办单位: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出版学院
二、参赛对象及参赛方式
1.参赛对象:全日制在读的大专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含2025年毕业生),以及在国外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
2.参赛者不限专业,可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组队参赛。组队参赛列入组长就读学校所在赛区;在国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参赛,列入国内户籍或国内高校所在赛区。高职高专学生可报高职高专特设赛区或学校所在赛区。
3.组队参赛时,小组成员不超过5人,每个参赛者只加入1个小组,每个小组限报1件参赛作品,每个作品限报1个赛区及1个赛道。高职高专学生可在高职高专赛区或者学校所在赛区参赛,但只能选择在一个赛区参赛。
4.参赛者须按照所选赛道的要求向所在赛区提交参赛作品和《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见本通知附件)。
三、参赛作品的类型、主题及总体要求
(一)参赛作品的类型
本届大赛设视听新媒体编创、数据多媒体制作、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数字编辑策划、数字系统设计、AI 模型技术应用研发以及数字三农、数字体育等基本类型。
1.视听新媒体编创:包括短视频、微短剧、微动画、微直播、AR/VR 等子类和小类。
2.数据多媒体制作:包括电子书刊、专题网页、融媒体等子类和小类。
3.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包括数据可视化、数据新闻、数据标注等子类和小类。
4. 数字编辑策划:包括产品策划、运营策划、生成式AI策划等子类和小类。
5. 数字系统设计:包括手机应用、数字游戏、应用软件以及网站、App、小程序、数据库等子类。
6.AI 模型技术应用研发:包括趋势预测、评价推荐、识别发现等子类和小类。
7.数字三农新媒体专题:包括调研报告、媒体制作、数字策划等子类和小类。
8.数字体育新媒体专题:包括计算机体育、体育新媒体、体育文化策划等子类和小类。
(二)参赛作品的主题
“二十大”主题、时政主题、农业与农村、科技与教育、环境与生态、社会与生活、青年与校园、人物故事、生物与自然、工业与制造、交通与工程、医卫与健康、体育与艺术、财经与品牌、旅游与文化、出版与阅读、历史与古籍、城市与建筑等。
(三)参赛作品的总体要求
1.参赛作品主题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法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形式完整,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未侵犯他人著作权及相关权益。
2.参赛作品应作品结构完整,并有较好的创意策划、素材加工和技术应用。参赛作品的说明文档(或设计报告)内容完整、表述规范、图表清晰等。
3.作品名称(标题)应准确揭示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用语规范,导向正向,不超过20个中文字,可中文/英文并用,但不能全是英文,与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的信息保持基本一致。作品名称(标题)和内容不得出现参赛者学校名称及显著的个人信息。
4.参赛作品应为未公开发表传播的作品。大赛启动前已发布但做显著改进的作品 (项目),经分赛区办公室认定后可以参赛。
5.大赛不接收已获得过其他比赛全国赛奖的作品(项目)参赛。
6.每个参赛作品应有1-2名指导教师(至少1名是参赛者本校的教师)。无指导教师(或无参赛者学校教师指导)的参赛作品,被视为无效参赛作品。每名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的参赛团队(作品)不超过8个。
7.参赛者应按大赛要求提交参赛作品文件和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见通知附件)。未提交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的,被视为无效参赛。
四、赛制与奖项设置及证书颁发
(一)赛制设置
大赛实行两级赛(审)制,即分区赛(初赛)、全国赛(终赛)。在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大赛办公室会同分赛区承办单位、全国赛承办单位等,按赛级和参赛作品的基本类型(或赛道),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分类评审,评选出相应的奖项。
初赛阶段,分赛区办公室按大赛办公室确定的方案和比例,评选出本赛区的获奖作品并公示,并从本赛区获奖作品中推选全国赛入围作品。
全国赛阶段,大赛办公室会同承办单位一起组织全国赛(通知另发)。大赛评审结果(包括各分赛区赛评审结果)在全国赛结束后正式公布。
(二)奖项设置
1.分赛区作品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全国赛作品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3.指导教师奖: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提名奖
4.大赛组织奖:设优秀组织单位奖、优秀组织工作者奖、优秀志愿者奖。
(三)证书颁发
1.证书类型:分赛区作品奖、全国赛作品奖、指导教师奖、大赛组织奖均有证书。
2.证书数量:一个获奖作品(或奖项)原则上只制作一份证书。
3.证书制作:所有证书均在大赛全部活动结束后统一核制。
4.分赛区奖证书发放:由分赛区承办单位(分赛区办公室)负责发放。
5.全国赛奖证书发放:除在颁奖大会颁发外,其余证书交由分赛区办公室发放。
五、大赛日程安排(以实际执行为准)
1.大赛通知(预告)发布:2025年8月,发布初赛通知或者预告。
2.作品提交:2025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参赛者将作品文件和《作品登记表》一并发送到所在赛区的接收邮箱,山东赛区的接收邮箱:wangbian_shandong@163.com)。
3.分赛区评审(初赛):2025年10月中下旬。
4.全国赛评审(复评、终评):2025年11月中下旬(通知另发)。
5.颁奖大会:2025年11月中下旬(通知另发)。
6.优秀作品展:2025年11月中下旬(通知另发)。
7.数字创新论坛:2025年11月中下旬(通知另发)。
六、参赛者注意事项
1.参赛者应阅读大赛办公室通过微信公号“数编之友”及各分赛区办公室发布的通知、公告和相关资料。
2. 参赛者应加入分赛区办公室设立的分赛区QQ 群等参赛者交流平台,在备赛期间下载相关信息文档,或者向分赛区办公室的老师或者志愿者咨询。
3.参赛者提交参赛作品,即被视为同意大赛办公室及分赛区办公室可以将参赛作品以展板、海报、图书、报刊、数据库、网络、会议、讲座等形式进行公益传播。
4.大赛相关的通知、公告、办法和信息,由大赛办公室(数字编辑专委会秘书处)发布、解释和实施。分赛区的通知、公告和信息由分赛区办公室发布、解释和实施。
七、大赛办公室及联系方式
山东赛区联系人:吕老师15866705708、王老师18678839618
山东赛区工作邮箱:wangbian_shandong@163.com
山东赛区作品提交方式:邮箱提交
山东赛区参赛者交流QQ群:744196332
大赛微信公号:数编之友(用于发布大赛通知公告及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