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同学——2001级新闻系的校友们。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赴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约定。
清晨的小树林,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校友们陆续到来,相视一笑间,二十年的时光仿佛从未流逝。
“你还是老样子!”“皱纹都出来了,还能认出我吗?”简单的问候,却饱含着深厚的同窗情谊。
在校史馆,校友们静静地走过展陈区,不时驻足细看。有人指着老照片轻声说:“看,这是我们当年的班级活动。”有人则在留言簿上写下:“二十年后再回首,依旧是那个怀揣新闻理想的少年。”
在新闻传播学院,校友们参观了学院实验室,了解了学院教学科研情况。
师生座谈会上,党委书记孙宜山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学院的发展,讲话朴实而温暖,“欢迎回家。无论走了多远,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
党委副书记王丽君的讲话简要而动人,“欢迎你们常回学院看看,我随时在这里等大家。”
2001级辅导员,文学院尤战生教授,以文艺理论家的严谨态度,风趣而深刻地回顾新闻系的历史,他的感悟和期许,饱含思想和力量。
在广西出差的学院常务副院长、2001级辅导员倪万教授,跨越千里视频连线,表达了对大家的想念之情,其寄语意味深长:“感谢大家对母校的关注。希望你们永远记得为什么出发。”

在自由交流环节,多位同学上台发言。有同学说:“母校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学无止境’这四个字,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行。”
最朴素的感动出现在献花时刻。当学生代表将鲜花献给老师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深深的敬意。这一刻,无声胜有声。
中午,山大食堂飘着熟悉的饭菜香。同学们围坐一起,品尝着当年熟悉的味道,聊着各自的近况。
校园里,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他们参观父母曾经学习的地方,好奇地翻阅书籍,在体育场上尽情嬉戏。一位校友看着自己的孩子,轻声说:“希望他将来也能来这里读书。”
夕阳西下,分别的时刻到了。没有煽情的告别,只有紧紧的拥抱和轻轻的拍肩。“保重”“常联系”——最简单的话语,承载着最深厚的情感。
走在离校的路上,一位校友忽然停下脚步,回头望着教学楼说:“二十年了,这里变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这一天,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朴素的相聚和真诚的交流。但正是这份朴实,让这场二十年后的重逢显得格外珍贵。正如校友们所说:学无止境,让我们永远保持求知的心态;气有浩然,让我们坚守做人的本分。山大校训,已然融入山大学子的血脉,成为前行路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