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薪传讲堂·学术诚信建设月”系列讲座:安徽大学芮必峰教授作“做研究的路径及方法——以媒介研究为例”专题讲座
作者:   时间:2025-10-11   点击数:

10月10日,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芮必峰为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作“做研究的路径及方法——以媒介研究为例”专题讲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主持。

芮必峰从现象学视角系统阐释了媒介理论的核心命题,引导同学们重新思考媒介的本质与存在方式。他从当前学界的概念混淆现象切入,指出媒介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厘清基本概念,提出“媒介不是现成的对象,而是关系的存在”,强调媒介本质上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功能性现象。通过区分“媒介”与“媒体”,他阐明前者侧重功能性,意义体现在具体的传播实践之中;后者则是承载这一功能的物质载体。

在方法论层面,芮必峰以关系论的视角开展媒介研究,指出,“媒介不是独立于人的孤立存在,而是人与物的关系存在关于媒介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进一步区分了“媒介性”与“媒介化”两个关键概念,他明确“媒介性”是媒介存在的本体论依据,根植于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对意义的寻求;而“媒介化”属于认识论范畴,关注世界如何被媒介所塑造。

在分享治学心得时,芮必峰鼓励青年学子要花时间深入研读经典,既要“入乎其内”深入理解,又要“出乎其外”灵活运用,在扎实的学术训练中培养独特的理论视角。

有关理论学习的分享中芮必峰提到做学术要具备理论视野理论高度,强调使用理论不是为了用,理论应具备烛照现实穿透力,而非美化外表的“胭脂口红

关于研读经典方面,芮必峰提出专精一本书重要性,真正透一本书对于梳理学术脉络内化理论知识至关重要建议青年学子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得意忘形能力,善于联想思考内化于日常学习中。同时,在读书和学术科研中,芮必峰结合自身经历,鼓励青年学子跳出专业看专业强调了学习不应局限于专业书本之内,应当培养一种做学问的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的能力涉猎哲学、文学人文基础学科之余,尤其要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不仅拓宽学术视野强化思辨能力学术之根本,也对修身立德大有裨益

在讲座尾声,芮必峰分享了有关研究方法独到见解认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历史便是一部自身方法论的启蒙众学科的交流融合过程中经历着研究方法的冲击流变芮必峰提到方法从来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并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面对学科交叉融合学术研究趋势博采众长自是研究使然,也应审慎看待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本质区隔和分野带着批判性思维人文主义精神投入到学术研究田野

邱凌在总结中感谢芮必峰教授的深度分享,本场专题讲座不仅从学理层面厘清了学科核心概念的本源,更让大家在研究方法与学术态度上获得深刻启发。

芮必峰,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安徽大学江淮学院院长,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安徽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安徽省记协常务理事。

 

 

/廉双羽李爱媛

审核/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