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筑防线”科普知识绘本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绘筑防线”防疫小知识绘本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增强健康理念,提升自我防控水平。在疫情面前,师生们同舟共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克教授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假期进行“防疫知识绘本”制作,努力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绘本制作团队由荣获第二届金钥匙国际绘本创作大赛金奖的硕士研究生杨帆、臧旭、苏文豪、郭依虹、冉得波同学领衔,李慧涵、沈楚昊、向明杭、薄亚楠、杨秀秀、邱玥、曾芙琳、程逸飞、杨露、张艾佳等同学共同参与。此次活动是继《时代战疫,深铭肺腑——山东 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设计学研究生海报作品展》后师生们的又一次公益设计活动。绘本旨在推广科学防护知识、宣传健康理念,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大众及少年儿 童普及日常防疫细节,提倡从小建立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以及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
绘本内容趣味生动,包括“勤洗手”、“多通风”、“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等多个生活 中的方方面面。此外,活动将持续推出公益绘本创作,形成系列化作品,以此努力贡献自己 的力量,戮力同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绘本科普

《地球上的关爱》作者:导师李克教授
大自然是人与动物共同的财富,面对疫情,人类需要用口罩来自我防护。与此同时,我们的动物朋友却正遭受着另一场灾难,比起疫情,这种灾难似乎来得更迅速,危害性也更大,因为它切断了人与自然平衡的“链条”,而这一切正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造成的。大自然是 奥妙的,“防护之墙”的建造需要地球生物共同完成,尊重生命,人类才能延续。


《少外出》作者:2017级硕士杨帆指导教师:李克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人们咳嗽、打喷嚏在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二 是与携带病毒的未知人群密切接触;三是皮肤直接接触到了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因此,少出 门可以大大避免接触病毒。

《勤通风让病毒“溃不成军”》作者:2017级硕士李慧涵指导教师:李克
在较小的封闭空间内,病毒颗粒的密度会变大,“团队作战”杀伤力巨大,人在这种环 境下更容易被病毒感染。开窗通风可以让新鲜空气流通,起到稀释病毒的作用。“病毒大军” 被打散打乱,进入人体的机会大大减少,这就降低了病毒的感染率。

《勤洗手》作者:2017级硕士臧旭指导教师:李克
疫情面前要做到“两前两后”须洗手,“两前”:接触食物前、接触眼、鼻、口前;“两 后”:如厕后、接触被可疑污染物污染的物品后。注意使用流动清水洗手,将洗手液或肥皂 均匀涂在手中,认真揉擦 20 秒以上,冲洗后再用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小小避风港》作者:2017级硕士苏文豪指导教师:李克
身体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小小的保护壳,而抵抗力则是一个大大的“避风港”。按时睡觉、 不熬夜、规律作息、早睡早起,让我们拥有“免疫力”的坚固外壳,让新型冠状病毒“无机 可乘”!

《做运动》作者:2018级硕士冉得波指导教师:李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感染细菌、病毒的风险。同时,适度运动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提高心肺能力,促进新陈 代谢,有助于生理和心理健康,让我们用乐观的心态去抵御病毒。

《科学饮食与搭配适当》作者:2018级硕士沈楚昊指导教师:李克
平衡的饮食搭配有助于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对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及抗病毒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争取做到多喝水和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促进新陈代谢。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注重日常饮食粗细搭配,荤素适当。携手战胜病毒!

《潜在危险》作者:2018级硕士杨秀秀指导教师:李克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源头可能是蝙蝠,而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是新冠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 拒绝野味、保护自然,这场“病毒防疫战”带给我们的启示。此外,虽然排除新冠病毒来源 与家畜家禽有关,但在特殊时期,家禽家畜动物同样携带其他病毒,也应尽量避免接触,防 止交叉感染,坚决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及时就医》作者:2018级硕士向明杭指导教师:李克
疫情期内“感冒”了怎么办?在疫情爆发期间,如果感觉到身体不适,就需要随时做好 体温监测。当自己出现发烧、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首先进行自我隔离,多喝热水,对症用药,然后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不聚集》作者:2018级硕士薄亚楠指导教师:李克
1.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的公共场所,最好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保持手卫生,必要时可佩 戴手套。
3.普通大众暂不需要佩戴护目镜,个人用眼护具也可以满足护眼需求。

《口罩“选美”》作者:2019级硕士邱玥指导教师:李克
根据自己所处的区域合理选择口罩。在人员密集、能接触疫情相关人员的区域,要佩戴 N95 及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在空旷、通风良好的地方,可佩戴普通医用口罩;在没有疫情 接触者的家里,可不佩戴口罩。选对口罩,科学防护,打赢战“疫”!

《戴口罩》作者:2019级硕士曾芙琳指导教师:李克
选择合适尺码的口罩,佩戴前先洗手。佩戴时将口罩完全展开,有颜色的一面向外,金 属条向上(如口罩没有颜色,应将褶纹向下的一面向外),使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把口罩的金属条沿鼻梁两侧按紧,让口罩紧贴面部。

《定期换口罩拒绝病毒》作者:2019级硕士张艾佳指导教师:李克
一次性口罩使用时长的国际标准为 4—6 个小时。口罩使用过久会使大颗粒物阻隔在口 罩表面,而超细颗粒物则会阻塞口罩过滤材料空隙,引起过滤效率下降和呼吸阻力上升。科学佩戴口罩,避免过度使用,提升防控效率!

《防疫小常识》作者:2019级硕士程逸飞指导教师:李克
新冠肺炎的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和接触传播。当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 大量的含有冠状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病毒的飞沫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 患病风险,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胳膊肘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垃圾处理》作者:2019级硕士杨露指导教师:李克
咳嗽和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可散布至大约两米范围内的空气中,周围人可能吸入 这些飞沫而被感染,因此要把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
策划指导/李克
主编辑/姚旭鹏、沈楚昊
稿件/张艾佳
组织编辑/冉得波